【記者 江郁宣投稿】
你知道嗎?根據人力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,其中38.2%的大學生有經濟壓力,66.1%的學生擔心物價越來越高,父母給的生活費不夠用。如果你也正遇到相同的問題,那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這部經典理財書或許會給你些許方向。
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作者羅伯特・清崎(Robert Kiyosaki)以兩種截然不同的「爸爸」為象徵,揭露有錢人與普通人面對金錢的態度差異。書中提到:「學校教我們怎麼當好員工,卻沒教我們怎麼管理錢。」這句話對於身處財務起點的大學生而言,無疑是一記當頭棒喝。
理財這件事從來就不專屬於有錢人,而是身而為人都必須學習的課題。從銀行活儲到定存,從股票到基金,甚至信用卡優惠,都是理財的一部分。簡單來說,理財就是教你怎麼花錢更聰明,怎麼存錢更快速,怎麼讓錢變更多!
每天一杯60元的飲料,一年下來是兩萬多。看似小花費,實質大漏洞。「記帳不是限制,是自我掌握金錢的開始。」從現在開始學習記帳吧!你會發現其實我們每個月都多了許多不必要的花費,而這些花費正是你跟別人拉開差距的起點。
許多新手把投資當成「一夜致富」的捷徑,結果非但沒發財,還變成股市裡的「韭菜」。其實,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賺快錢,而是穩健增值。股票、債券、ETF,聽起來高深莫測,其實只要花點時間搞懂,你也能從小白變成理財達人!
複利被譽為「世界第八大奇蹟」,它的威力遠超過你我的想像。簡單來說,複利就是「利滾利」,當你的本金不斷累積利息,而這些利息又繼續產生新的利息,財富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。與其臨時存錢救急,不如從現在開始每個月固定存一筆小錢,再搭配合理的投資工具,身為大學生的我們,時間就是我們最大的優勢。越早開始理財,你就越能看見複利的魔法如何悄悄為你打造財務自由的未來。
我們總天真的以為出社會後才需要緊急預備金,其實大學生更需要提早準備。手邊有預備金時,心理壓力會大幅下降。我們能不慌不忙地做出選擇,而非礙於現實壓力選擇不理想的方案。
筆者總認為,出社會後努力工作就能帶來穩定的生活,然而書中提醒我們,真正的財務安全來自於擁有資產,並能創造被動收入。這樣的觀念轉變,使筆者開始檢視自身的消費習慣與理財方式。這些看來微不足道的小習慣,其實正一點一滴形塑我們的未來,然而只有提早起步才能在往後有更多的選擇權。
(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書籍封面/照片取自金石堂)